博物馆需要什么样的光

首页标题    博物馆需要什么样的光

博物馆需要什么样的光

当今,博物馆对灯光的使用越来越重视。但是,对于博物馆照明的研究却基本是碎片的。

博物馆需要什么样的光?

首先是文物保管,博物馆里存储了大量的展品,通过定期展览,向观众开放展示。那么,展示过程中,灯光的角色就非常重要了。一方面需要将展品充分全面地展示,另一方面不能伤害展品。在文物展示时,可见光是我们需要的,其他是不需要的。但自然光与人工光中,包括很多不需要的,且对展品有害的光,如紫外光、红外光。

紫外光

紫外光对有机体有破坏作用,如生物体、塑胶等。有时会用来杀毒,比如塑胶材料,放到室内能用很长时间,放到室外不久就脆裂了,原因就是被紫外光照坏了。许多文物都是有机物,如骨制品、毛皮、油画,对紫外线是相当敏感的。

红外光

红外光是对展品有伤害的另一种光。其实这种光我们平时用得挺多,比如我们平时用的浴霸,就是两只大功率的红外光灯泡。这种灯泡发出的光,照到身上暖暖的,但是照在展品上,就会使它变脆、裂开。

处理这两类光比较简单,用个滤片滤掉就可以了。当然,玖泽照明专业博物馆照明射灯灯具,采用的是低色温的LED光源,基本不含紫外、红外线,就不需要做什么。处理掉这些,展品是否就安全了?没有任何伤害了?回答是否定的。我们还要注意可见光辐射。

1524624665474812.png

关于可见光对于展品的伤害,有很多分析研究,这里我们不作深入讨论,只略提一二:

首先,很多文物是“见光死”的,尤其是对光敏感的文物,如丝、棉麻、绣品、文献书籍、壁画、彩塑、皮革、标本等。其次,随着研究的深入,我们会逐渐发现光谱中的某些成分有害,譬如最近大家谈得比较多的蓝光危害等等。《建筑照明设计标准》(GB50034-2013)、《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》(GB/T23863-2009),这两个文件中用比较长的篇幅来说明三类展品的光照度限值。

1524624666105802.png

除了保护之外,再来分析博物馆的教育观赏功能对光的要求。人们到博物馆参观是要了解历史,接受文化熏陶。所以,这个空间光环境应该营造适宜教育观赏的氛围。如何营造,什么样的光是合适的?

首先,在这个光环境中间,应该让人们安静下来。要让前来参观的人们安静下来,照明如何做?说起来简单,就是降低照度,控制眩光,但做起来并不容易。环境照度越高,人越兴奋,极高的照度伴随眩光,足以使人兴奋。而一旦照度降下来,人的情绪也会转向安静,趋于冷静。人静下来了,就是接受教育熏陶、安心观赏的绝佳时机。所以,博物馆光环境都是偏暗的,用光是精准的,也是以暗衬亮的。

1524624666122825.png

眩光如何控制?它包括灯具眩光、室外眩光、过度曝光的亮面等,这些都会干扰观众,影响情绪。灯具的眩光,一般通过灯具的防眩角来控制,《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》规定了灯具光源表面亮度与防眩角的关系。根据这个要求,一般的灯具的防眩角都要在30度以上。所以,专业做博物馆照明的厂商,产品的防眩角都达到了这个值。另一方面是环境眩光,如室外光(窗户、天窗等),打得过曝的亮面等等,都需要克服。眩光控制好了,观众在这个空间才会感到舒适。

这两个方面控制好了,博物馆就能营造出一个安静、令人舒适的光环境空间,人们也能在其中静静地接受欣赏历史,接受熏陶。

当然,这两个问题处理好了,我们还要考虑新的问题:

辨识力

首先因为环境照度的降低,造成辨识力的下降。照度降低以后,人的视力会随之下降,如何解决这个问题?一个办法是提高对比度。通过降低环境光照度,提高展品照明的对比度,这样会易于辨识一些。譬如,月光是很微弱的(照度大概0.5lux),但在全月光的晚上,我们能看清很多东西。可是,如果在太阳下,某个暗处的照度只有0.5lux,我们是看不清东西的。

另外,通过降低环境材料的反射比,使环境亮度变低,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。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去博物馆,看到的地板、天花、墙面等大部分都是暗色的原因。空间环境的灯具绝大多数也是黑色的,追求“见光不见灯”。

观众的安全感

其次,整体空间暗了,对观众的安全感会产生影响。人总是趋明避暗的,太暗的空间会让人产生不安全感,因此,在整体光环境暗了下来以后,我们还要保证整个博物馆空间的安全照度,不能在空间里存在无法辨认人脸及环境器物的暗区,否则会让参观者产生不安全感,这一点也非常重要。

这些问题解决了,才基本达到要求。

1524624665756627.png

接下来再谈谈博物馆防护、研究功能对光的要求。博物馆的展品会拿来研究,专业的观众也需要仔细观察展品。那么,什么样的光是合适的?

高显色

首先是高显色的要求。在博物馆整体的低照度下,必须通过高显色的光,保证展品的逼真表现,低显色加上低照度会妨碍辨识。标准要求:在陈列绘画、彩色织物、多色展品等对辨色要求高的场所,应采用一般显色指数(Ra)不低于90的光源作照明。现在很多LED照明产品,显色已经达到95或更高,能够满足博物馆的光需求。

色温

其次是色温的一致性。对于不同色温的光环境,观众的眼睛需要一个适应过程。若同一空间出现不同温的光,观众容易眼花。譬如博物馆展柜,一般在顶部或底部做面光,里面用的是灯管、灯带等,而顶部重点照明会用射灯,用的是卤素灯或LED。这些灯具的光源色温就会存在差别,这时就应该进行很好的控制。类似空间还包括场景复原、沙盘等。

关于色温,我们会发现,博物馆用低色温的光比较普遍,这是为什么呢?

对于LED,色温低显色性会好一些,这容易理解。早期博物馆用灯比较单一,只有卤素灯,它的色温都比较低,是否是因为传统的原因,造成博物馆都用低色温灯具?显然不是,因为在低照度空间,用高色温的光来照明会让人不舒服。试想一下感受:在暗暗的环境下,一束束惨白的光照到展品上,是什么感受?会让人害怕。相反,这时用低色温的光来处理,会让人感到安静、舒适。所以,从这个方向去考虑,就会理解博物馆空间为什么会采用低色温的光。

1524624666114567.png

最后,谈一下博物馆是否需要自然光。

由于节能环保的要求,自然光在很多空间都得到充分运用,但是博物馆空间比较少看到。其实,博物馆照明是相对排斥自然光的,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:

自然光的辐射成分比较复杂。它包含了红外、紫外等多种光谱,这些多数对展品有伤害。如紫外光,在中午太阳光最强烈时,其辐射量是标准控制的20倍。另外是照度控制。太阳光照度波动幅度太大,中午达到100000lux,而到黄昏或阴天,可能低到几十lux。这么大的波动对于展品保护及展示不利。

因此,博物馆若要利用自然光,必须增加很多配置,包括光辐射过滤装置、光照度弱化装置、光感应控制装置及灯光系统……大英博物馆运用了自然光,他们在天花布置了减弱照度的柔光装置,是用在公共区。目前,博物馆的自然光应用也主要在公共区、休息区等。

经过前面的讨论分析,我们就能发现,博物馆需要什么样的光了:

低照度且让人舒适的光,

柔和且无杂乱的光,

逼真且纯净的光……

光也赋予博物馆空间的个性:拒绝喧哗,远离尘杂,静心观赏……

2018年4月25日 16:59
浏览量:18090
收藏